2021香港开奖结果 > 部门办公 > 教科室 > 姝f枃

一年级(2)班思品(下)教学计划

鏉ユ簮锛   銆浣滆咃細娴忚娆℃暟锛 娆°銆鍙戝竷鏃堕棿锛2014-02-28 00:00

 

  一、指导思想

 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,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爱国教育,教会学生怎样做人,引导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。

  二、学生现状分析

  一年级的小学生,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,大多数尊敬师长,团结同学,对人有礼貌,热爱关心班级集体,学习勤奋。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,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,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,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,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,行动上缺乏自主性,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。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,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,自觉行动,形成良好的习惯。

  三、教学目标

  1、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。从生活细节体会家人对自己的爱。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。能够和小伙伴友好交往,合理处理与伙伴间的问题。

  2、亲近自然,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,感受春天的美。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。表现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,逐步培养“有好奇心,爱问为什么”的习惯。

  3、体会换牙给自己带来的特殊感受,并与大家分享由此带来的成长的喜悦与烦恼。初步了解换牙和牙齿保健常识。能努力克服牙齿检查与治疗带来的恐惧心理,表现愿意接受牙齿检查或治疗的意愿。

  4、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,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、工作带来的利与弊。能表现对夏天常见疾病与伤痛的关注,能在家长或教师指导下进行初步的探究。初步懂得夏季自我保护的基本策略与方法,在生活中学会运用。通过观看录像或学生谈自己的亲身感受,了解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,陶冶情操,培养良好品质。

  四、教材分析

  《品德与生活》是小学低段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,遵循教育部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》的精神和《品德与生活》新课程标准,融科学教育、生活教育与社会教育于一体,构建现代大德育课程,整体塑造儿童健康人格,为儿童的发展和幸福生活服务。

  一年级教材根据“课标”提出的课程理念、课程特征、课程目标、内容标准及有关规定进行编写,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、科学性原则、现实性原则、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。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、实效性,教材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,以培养品德良好、乐于探究、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。

  五、教学重点、教学难点

  1、学文明理,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。了解安全保健常识。了解春天和夏天,享受季节带来的快乐。

  2、培养学生关心、爱护同学的品质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。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。

  六、教学方法和措施

  1、全面把握课程目标

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,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,忽略能力和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,通过多种教学活动,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、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、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,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,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。

  2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

 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,在现实生活中,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,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,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。因此,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,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,共同探究学习主题,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,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,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。

  3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

 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,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,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。为此,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、组织者转变,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,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,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。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,用多种感官去观察、体验、感悟社会,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,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,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,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,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。

  4、充实教学内容

  教科书是一种“活性因子”,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,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,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。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,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,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;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,及时丰富、充实课程内容,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。

  5、拓展教学空间

 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,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,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,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。为此,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,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。

  6、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。

  品德课进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点,就是要改进和加强品德教育,要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课标也以“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”和“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”为目标。《品德与生活》课的品德教育不是有关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方面的观念,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,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。

  7、提倡生活化的评价。

  《品德与生活》课标明确提出了“人性化、生活化的评价”。评价应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,可以成为教师、学生甚至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。评价本身也应具有教育意义,发挥教育功能,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评价的一部分,利用评价对学生的成就进行鼓励,对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,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 陈玉琴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 2014.2.20



         

上一篇:一年级(1)班思品(下)教学计划
下一篇:一年级(3)班思品(下)教学计划

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302号